高密度澄清池工艺介绍

发布时间: 2009-05-25 00:00:00   作者:本站编辑   来源: 本站原创   浏览次数:

  高密度澄清池工艺介绍

   

  高密度澄清池是继平流式沉淀池、斜板(管)沉淀池和机械加速(脉冲)澄清池之后的一种新型高效澄清工艺,采用斜管沉淀及污泥循环方式,具有占地面积小、节省土建投资、抗冲击负荷能力强、适用性广、效率高等特点。

  高密度澄清池的工作原理基于以下五个方面:

  l        原始概念上的整体化的絮凝反应池;

  l        推流式反应池至沉淀池之间的慢速传输;

  l        污泥的外部再循环系统;

  l        斜管沉淀机理;

  l        采用合成絮凝剂+高分子助凝剂。

  高密度澄清池主要由反应池、预沉池-浓缩池和斜管分离区组成,池体结构如下简图所示。

  

  1.反应池

  在反应池中进行物理-化学反应,或其他特殊沉淀反应。反应池分为两部分:快速混凝搅拌反应池和慢速混凝推流式反应池。

  (1)快速混凝搅拌反应池

  将原水(通常已经过预混凝)引入到反应池底板的中央。一个叶轮位于中心稳流型的圆筒内,该叶轮的作用是使反应池内水流均匀混合,并为絮凝和聚合电解质的分配提供所需的动能量。混合反应池中悬浮絮状或晶状固体颗粒的浓度保持在最佳状态,该状态取决于所采用的处理方式。来自污泥浓缩区的浓缩污泥通过外部再循环系统不断循环至反应池,使池中污泥浓度得以保障。

  (2)慢速混凝推流式反应池

  上升式推流反应池是一个慢速絮凝池,其作用就是连续不断地使矾花颗粒增大。因此,整个反应池(混合和推流式反应池)可获得大量高密度、均质的矾花,以达到最初设计的要求。

  2.预沉池-浓缩池

  矾花慢速地从一个大的预沉区进入到澄清区,这样可避免损坏矾花或产生旋涡,确保大量的悬浮固体颗粒在该区均匀沉积。矾花在澄清池下部汇集成污泥并浓缩。浓缩区分为两层,分别位于排泥斗上部和下部:上层浓缩区用于浓缩循环污泥,污泥在该层的停留时间为几小时,然后排入到排泥斗内,部分浓缩污泥从排泥斗上方由循环抽出,循环至反应池入口,在某些特殊情况下(如流速不同或负荷不同等),可调整循环区的高度;下层浓缩区用于产生大量浓缩污泥,浓缩污泥的浓度至少为20g/l。

  高密度澄清池内设有浓缩刮泥机,将浓缩污泥收集后,使用污泥泵从预沉池-浓缩池的底部抽出剩余污泥,送至污泥脱水间或现有的可接纳高浓度泥水的排水管网或排污管、渠等。

  3.斜管分离区

  在逆流式斜管沉淀区将剩余的矾花沉淀。通过固定在清水收集槽下侧的纵向板进行水力分布,这些板能够有效地将斜管分为独立的若干组以提高水流均匀分配,保证反应沉淀在最佳状态下完成。澄清水由集水槽系统回收,絮凝物堆积在澄清池的下部,形成的污泥也在这部分区域浓缩,通过刮泥机将污泥收集起来,循环至反应池入口处,剩余污泥排放。

  基于高密度澄清池的工作原理,该工艺具备五个主要特点:

  l        均质絮凝体及高密度矾花;

  l        沉淀速度快,采用密集型设计;

  l        有效完成污泥浓缩;

  l        沉淀后出水质量较高,一般在10NTU以内;

  l       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,受突发冲击负荷影响小。

  • 转到手机访问
    Χ 关闭

    请用手机扫描二维码,浏览本条新闻

  • 打印本页
相关新闻
      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!
XML 地图